— 新聞中心 —
鯤鵬萬里行無疆,高山之巔見海闊。近日,國內首個全面的機場航站樓健康監測系統在珠海機場順利建成,并通過聯合驗收,正式投入監測運行。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是廣東省、珠海市重點建設項目,其T2航站樓健康監測系統由廣檢工程檢測中心完成系統設計、設備安裝及調試工作。
創新引領 科技賦能
2019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對民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設以“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為核心的四型機場。其中,“平安、智慧”的內涵豐富,包括研發、建設機場航站樓健康監測系統。
近年我國沿海地區超強臺風頻繁出現,對機場、體育場館、會展中心和歌劇院等的抗風安全帶來了極大威脅,大型公共建筑抗風減災、防災已成為社會重大關切,傳統監測方法顯得力不從心。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承載的珠海機場,其航站樓健康監測系統屬于該工程極為關鍵的一環。廣檢工程檢測中心項目團隊迎難而上,展開了一場技術創新的攻堅戰。
面對機場航站樓這一大型復雜建筑,項目團隊成功設計出大跨空間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包括傳感器、數據采集、數據傳輸、數據存儲與管理、結構預警與評估等子系統,可實現全面感知、實時同步觸發、多形態組網、數據處理、預警與評估等強大功能。這一創新舉措,可將健康監測工作從傳統的“補救性維護”轉變為“預防性維護”,從而達到降低失效風險、延長使用壽命、節約運營成本的目的,對提升設計、施工、運營及維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匠心獨運 安全護航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廣檢工程檢測中心作為創新技術的探索者,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企業發展的核心位置,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到最終的竣工驗收,都凝聚著對品質和創新的不懈追求。
珠海機場T2航站樓主體結構主要由屋蓋空間鋼網架、結構柱、Y字柱等構成,圍護系統由連續焊接不銹鋼屋面和玻璃幕墻構成。項目需要安裝的傳感器監測種類繁多,需布置的光纜、電纜線非常長。其響應特性、應力分布和變形模式復雜多變,珠海機場T2航站樓監測設備的安裝、調試和維護面臨諸多挑戰,是本項目的難點之一。
系統安裝過程中,時間緊、任務重、精度高,使用的傳感器及零部件多達上千個、光纜電纜長達3萬米。廣檢工程檢測中心項目團隊爭分奪秒趕進度、挑燈夜戰搶工期,盡職盡責抓安全,全力以赴確保安裝工作高效安全有序推進。項目現場負責人聶竹林表示,項目自開工以來,團隊成員以創建“質量標桿”為目標,牢牢守住質量和安全底線,將施工現場安裝的每道工序細節做到極致,堅持“每道做完的工序品質遠高于驗收標準”的剛性原則,匠心獨運、精益求精。
在項目驗收階段,驗收組對廣檢工程檢測中心履約項目的完整性、系統性和規范性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檢查和評估,并給予了“零投訴、高標準、高品質”的評價,最終圓滿地完成了驗收。廣檢工程檢測中心不負重托,順利建成國內首個全面的機場航站樓健康監測系統并如期開展監測工作,得到了委托方的好評。
新質驅動 共贏未來
廣檢工程檢測中心已建設多類檢測、監測系統,并借助云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基于工程建設大數據及實戰經驗,發揚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不斷完善大跨空間結構大數據全生命周期監控標準體系,推廣大跨空間結構健康監控,為國內公共建筑等類似應用場景提供多維度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及定制化服務。
在以“新質驅動 共贏未來”為主題的廣東省土木建筑學會工程檢測與監測專業委員會換屆會議暨2024年度技術交流會上,廣檢工程檢測中心安全監測所所長繆丹就《濱海地區大跨空間鋼結構數智化健康監測關鍵技術研究》做了主題報告,充分展示了大型工程監測領域的“硬核”科技成果。
善弈者謀勢,唯創新者勝。創新不是單打獨斗的事情,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重大工程更是如此。廣檢工程檢測中心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歷史機遇,以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為重點,為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先行先進示范經驗,持續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廣檢力量。